常州航拍
常州市作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建设了具有常州特色的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运行平台和管理体系,覆盖全市5个辖区、13个市职能部门和9个行业责任单位,形成了涵盖27个二级平台、52个三级处置部门的数字化城管大网络。常州市在整合原有“十三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数字化的长效综合考评系统,实现了城市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创新建立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大 城管高效处置长效管理机制。2008年9月,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在常州市召开了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会,省厅领导充分肯定了常州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上取得的突破,认为“常州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和借鉴”。
常州市数字化城管的特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实现标准化。近年来,常州的城市管理标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200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的意见》;2007年,出台《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工作实施意见》;2009年,出台《常州市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实施意见》;2010年,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常州市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201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2014年,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每一次政府文件的出台,都标志着城市管理标准的又一次提升和飞跃。
推动实现精细化。市级考评员以及上万名区、街道管理人员、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城管队员、协管员覆盖全市398条主次干道、151条背街小巷和2283个网格,及时发现和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网格检查、领导暗访、五区互查等多种考评方式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对市区326.43平方公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制定反复性问题和重、难点问题考核办法,使菜市场管理、工地管理等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有了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考评办法,使城乡环境面貌得到同步提升。同时,连续5年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全市130条约450公里主要道路两侧实施了市容整治。2013年起,开展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三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9313”行动),已实施整治项目853个。
推动实现法制化。市委书记、市长多次调研,明察暗访,各届政府一以贯之狠抓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早在2006年,常州市就积极探索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及 “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区为主”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下发了《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区级政府城市管理职权的若干意见》,明确市负责业务规划、指导、服务、监督,由区全面负责落实具体的城市管理工作。
推动实现民本化。2010年以来每年开展“我爱我家 志愿同行”城市管理找差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全民找差被誉为常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坚实的基层力量。12319城市管理热线自2008年开通以来,累计接听市民来电54.5万个,派遣处置案卷28.3万件,同时依托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建立网上平台,打通了服务市民的又一全新渠道。全市城管执法部门以“规范执法、阳光执法、文明执法”为标尺,狠抓文明执法落实,8支执法队伍100%创成省规范化建设“三星级单位”;执法工作考核连续十年保持优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被评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
近几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常州市以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为主要目标,巩固长效管理成果,创新长效管理理念,连续三次实施数字化城管提升工程,陆续开展视频监控和车载视频监控建设、三维GIS试点以及数字执法系统等提升项目,并启动以工地噪音监控、视频智能识别等物联网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城管项目,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推进智慧城管、智慧常州建设,使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国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