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环保解决方案

搏浪智汇
2018-04-09

20200408040.jpg


  1产品板块


  1.1产品描述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要求,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以创新和开放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以“互联网+”为抓手,在充分总结网格化理念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约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环境数据资源,加强共享开放服务,创新业务应用,健全制度保障,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1.2环保应用体系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形成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环保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

20200408041.jpg

  1.3前景


  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牢牢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勤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式”。


  在环境管理创新方面,我们打造统一调度指挥、监督有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环保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治理环境污染,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创新必不可少,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提出打破环保部门内部业务、区域条线的限制,打破部门存在的“数据保护主义”,打破数据“割据”局面,构建环保综合数据平台,真正形成大数据,最大程度释放大数据的作用。


  2解决方案


  2.1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解决方案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是基于“环保网格化”模式建立的旨在解决环保局面临的环保现状问题(职责不明、效率不高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环保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网格化闭环流程的快速流转,实现市、县(区)级监督指挥平台、县(区)级平台、乡镇(街道)平台、村(居)委会平台和重点污染源平台的实时贯通,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最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体系。


20200408042.jpg


  特点:


  (1)通过平台建设,全面提高辖区环境监管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


  (2)创建横向到边、部门协同的案件处理机制,实现案件办理高效化


  (3)建立长效化的监督考评机制,实现绩效考核电子化


  (4)扩宽公众参与渠道,实现公众参与常态化


  主要功能:


  (1)受理工作台。统一受理不同渠道反映的环境监管问题。


  (2)调度工作台。基于工作流实现事件全过程指挥调度。


  (3)监督工作台。图文一体化直观展示环境监管宏观状况。


  (4)评价工作台。根据评价指标客观统计评价结果 。


  (5)污染源监管。主要实现对辖区内所在污染源企业基本信息的综合管理,实现对污染源的位置进行实时定位,污染源动态更新、污染源档案管理、污染源地理信息管理等。


  (6)环境网格化监管移动应用。通过移动端连接环保相关的一切人,实现环保问题的快速发现、处置以及督办。


  2.2网格化大气监管与决策平台解决方案


  基于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向客户实时展示辖区内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网格化监测数据、地理信息和气象信息,定期对辖区内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借助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和环境应用模型,评估该段时间内影响辖区污染状况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客户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区域大气环境监管能力与水平。


20200408043.jpg


  特点:


  (1)网格化、实时化、精准化管理。


  (2)实时监测,全方位分析。


  (3)解析定量,提供决策支撑。


  系统功能:


  (1)大气环境全局总览 全局总览可实现用户所在辖区当前最新小时空气质量整体概况及天气情况;显示当日累计AQI,当累计AQI达到一定阈值进行报警提醒;辖区空气质量可按日、月、年以综合指数、变化程度进行排名;可展示未来几天的空气质量及天气变化情况;可展示辖区空气质量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等。


  (2)监测数据的动态展示以及朔源分析 利用简单、高效的数据展示方法,让您随时掌握最新的空气质量动态,为您传达更多有价值的污染信息。可分析监测点位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实现对站点周边的污染物进行科学的追踪。


  (3)城市排名分析 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按照不同参数、不同时间类型进行排名。对不同城市开展多尺度对比分析。对比不同城市、不同污染源的浓度。


  (4)数据研判 通过图表化方式展示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根据数据情况对空气质量趋势进行预测等。并提供不同尺度的对比分析。


  (5)统计报表 提供空气质量日报、周报、月报下载,并提供分析建议,为环保工作者省时省力。


  (6)空气质量APP 方便环保相关人员直观、形象地浏览、掌握辖区空气质量状况,需包括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实时监测地图、排行榜、趋势分析等功能。


  2.3智慧环保综合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全面应对环境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及可视化展示需求,通过贯通环境监察数据、监测数据、政务数据、排污权交易数据等相关业务数据,将现有环保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并为将来更多的业务数据接入制定规划,实现“1+N”的数据集中和业务应用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直观发现环保问题,为环境监管应急、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实现环保信息化、网格化、智能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特点:


  1.全要素 整合环保相关所有要素,包括污染源业务数据、在线监测数据和环境监管数据等。


  2.“三监”联动 将污染源的监管、监察、监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 3.告警整合 将环境质量相关的所有在线告警信息进行整合,方便环保相关人员对辖区环保情况实时掌握。


  系统功能:


  1)环保全要素大屏展示分析 主要实现对辖区内环保要素基本信息的综合展示,以“一张图”的形式对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测点、环境要素等分层展示,并实现对污染源的位置进行定位追踪,同时整合环境信息和污染源“三监”数据进行集中展示分析。


  2)污染源感知分析 对各类污染源企业信息进行整合,从总体统计情况和污染源详细档案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3)环境质量感知分析 环境质量分析模块通过对接环境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建立自动监测站数据库,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各类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并结合地图全面分析辖区的环境质量总体情况。


  4)环保全要素移动端 环保移动端app,方便领导和环保局各科室工作人员实时掌握辖区环保相关监管、监测信息。通过对实时物联感知数据、历史数据、平台运行数据等数据的挖掘分析,对当前工作进行指导;通过趋势分析,对日后工作做出前瞻性的指引,为环境监管应急、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典型案例


  3.1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平台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表明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改善空气质量的决心。2014年天津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国务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精神。提出了积极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推进控煤、控车、控尘、控污、控新建项目污染等“五控任务”,运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四个手段”,推行管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的网格化“三无管理”的要求。


  “网格化”模式作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行之有效、行之高效的新型管理模式,积累了全国两百多个城市的管理经验,符合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借鉴网格化模式管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区域全覆盖,管理无死角”的目标,开展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建设项目。


  天津各区县已基本形成了“一张图(网格划分图)、一张网(网格管理网)、一套标准(工作标准流程)”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天津以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为单位,分级划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网格,明确监管区域。


  天津环保网格化管理围绕燃煤污染、扬尘及面源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等重点排放源,确定了25项任务,制定了工作标准,为基层网格开展工作提供了准则,也为上级网格组织检查提供了依据。


  为确保网格化管理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分指挥部、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共同制定了《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工作方案(试行)》,围绕空气改善绩效、综合管理水平、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落实三个方面,明确了对区县政府、市级责任部门和市管国有重点排污企业分类考评和督查追责的机制。同时,要求各区县政府参照市考核方案,研究出台对区县网格的考核问责工作,做到量化考评、奖惩分明。


20200408044.jpg


  3.2闵行全要素污染防治点源感知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闵行区环保在信息化监管方面的软实力, 设计“智慧闵行”整体架构,初步形成“闵行智慧环保数字中心”,达到打通“监管、监察、监测”信息同步渠道, 建立污染源全要素信息快速查询机制,帮助构建闵行环保大数据场景应用的目的。


  围绕项目建设目标,形成闵行环保全要素展示系统 “三个一”建设内容,即“一库、一平台、一端”。实现了一个环保综合数据库,一个全要素综合展示平台,并通过手机端可以实时查看闵行环保情况,推动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环保全要素监管新机制,为环境监管、领导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00408045.jpg


底部图片0.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